|
|||||
|
|||||
深秋时节,我与同事重回江西会昌革命老区,在西江镇背坑村看到原来表土裸露、水土流失严重、山体破损、地面塌陷的废弃矿山,全部得到修复,到处再现青山绿水。蓝天白云下草木繁茂,大片稻田金黄稻浪起伏,又迎来一季丰收,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山水田园景象,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。 在新时代的征途中,乡村振兴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,吹遍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,唤醒沉睡的田野、山川、河流,也激发了无数青年的热血与梦想。近些年来,公司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群,他们怀揣青春的梦想与责任,将汗水洒在江西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,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。他们的故事,共同见证乡村的华丽转身,共同创造属于新时代乡村奇迹,照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希望之路。 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乡村似乎一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。然而,在新时代的号角声中,乡村振兴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,它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。 二年前,我受公司生态修复工程施工项目部邀请到会昌,前往西江、周田等多个乡镇矿山修复现场采集素材,了解到有不少乡镇因矿而兴,也因矿过度开采造成了很多采砂场、采石场、砖厂等废弃矿山的生态欠账,资源枯竭后的矿场风光不再。 这里的山峦曾布满伤痕,废弃的矿井如同大地的伤疤,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无奈。是以,会昌县致力于土地复垦生态修复,优化县域自然资源空间布局,改善生态环境,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。当时,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创新经营的模式,与赣南一所大学组成联合体成功承接到19个乡镇115点位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。 组建项目部时,工程师胡砚龙与一群年轻人,带着对革命老区这片红土地的深情与对绿色发展的执着,加入这废旧矿山修复项目团队。针对矿点分布零散、交通不便等客观困难,他们没有退缩,而是深入调研,科学规划,探索实施矿山生态修复“一矿一策”实行分类管理,并将全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绘制到一张图上,严格动态管理。项目设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除了实地考察外,还采用无人机进行地形勘测,并用电脑合成三维立体影像,更为直观反映修复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。 根据每个待修复矿山现场地势地貌、地质状况等情况,项目部以“宜林则林、宜草则草、宜耕则耕”为原则,分批次逐个点位推进矿山生态修复。综合施策,按照草坡、稻田、人居环境提升的综合整治思路进行全面规划。以确保增绿于山,还绿于民,重塑绿水青山。 他们不仅通过先进的生态技术对矿山进行全面治理,还深入每个修复点位,实时掌握矿山生态恢复的情况。此外,他们还与当地社区、村委会紧密合作,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活动,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,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。 我们眼前这些曾经的“伤疤”,经过“一矿一策”修复后,逐渐蜕变,成为绿意盎然的生态休闲场所、良田、经济林等,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 “修复后乡村的美,是质朴的,也是生动的,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,去传播……”西江镇一名小学老师王老师,她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几个乡村的变迁,通过社交媒体将这些美丽乡村建设的故事传播出去,让当地外出打工的村民了解到家乡的变化,还有不少村民因此又返回家乡创业。 二 2022年3月,笔者初到西江镇背坑村时,一眼可见蓝天白云下,油菜花海和白墙黛瓦处的袅袅炊烟一起随风摇曳,美丽清新。 “一年之前这里是一片废弃矿区,并已列入为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。一到大雨天,我们村部就派人来守着,大家生怕出现山体坍塌,连觉都睡不好。”矿山生态修复启动后,首批回村盖楼房的西江镇背坑村村民李龙生,站在自家新建的楼房背后,指着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告诉笔者。 在实施生态修复前,这片稻田还是一个废弃煤矸石矿,采矿时留下大量露天采坑,破损山体极易产生崩塌、渣石流等地质灾害,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,加速了水土流失。很多民房背靠裸露的山体,一遇暴雨就有泥石滚落,很多居民因废弃矿区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搬离村庄。留在村庄里的大多数人家,是因家里比较贫困而未搬迁。 项目总工胡砚龙告诉我说,废旧矿山修复依托自然资源专业体系的技术优势和科研资源,围绕土地整理、边坡生态恢复、植被重建、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等,形成了一整套与矿山工艺链相融合的生态修复技术,进一步提升了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能力,为矿山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专业技术支撑。 危垒的边坡整体铲平、填土,成为耕地;裸露的山岩通过专门处理之后撒上草籽、花籽……历时3个多月,背坑村废弃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初步完成,以“耕地+林地”的方式,复耕复绿、污染治理,共种植了1000余株花木,修整出30余亩稻田,打造出一幅特有“田园山水”画。稻田当年播种喜获丰收,晚稻亩产高达800余斤,经赣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,大米品质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标准。次年入春后,伴随着天气回暖,金灿灿的油菜花相继绽放,这片花田将在采收菜籽之后,继续种植水稻,形成农作物轮播。 如今,村后的荒山已被推平,油菜花田边设置了步道,半坡上立起了“电建生态亭”。整个村落呈现山水田园、亭台楼阁,环境变得比破坏前更好,已经成了背坑村村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。 三 “双休日带孩子回来看看,这里的花又开了,稻子又黄了……”在周田镇连丰村,经常会有人这样自豪地向亲友发出邀请。回村的人惊奇地发现,废弃多年满是泥泞和破烂砖头的丝茅塘页岩矿、连塘下砖厂页岩矿两座砖厂土壤重构修复之后,周边树木葱葱,层层叠叠,秀色夺人……废弃的砖厂已然实现了由“荒芜”到“绿地”的美丽嬗变,绿水青山重现了边丰村人心底的梦。 2022年8月,项目启动废弃砖厂生态修复,施工人员要进驻连丰村时,村民因历史遗留问题及对实施生态修复工作不了解,持观望态度且不相信废弃砖厂能得到修复,多次阻止施工队进场。尽管项目部挨家挨户去做工作,村民仍不为所动。“刚开始全村村民不相信,连我自己也不相信,这荒了四五年的砖厂能改造成良田?”连丰村党支部书记刘兴泽开始也不相信。 在会昌县自然资源局周田分中心的协调下,项目部先与村书记达成协议,再一家一户地去做村民的工作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施工队对废弃的两个砖厂进行土地平整、边坡防护、植被重建,将昔日被破坏的生态全面进行修复。栽树、植草,一锹锹培土,一桶桶浇灌,每一个步骤严格按照方案执行。 “这些年轻人,不但帮我把鱼塘里的淤泥清理了,还围着鱼塘建了防护栅栏,整改过的鱼塘不但更美观了,收益还翻了一倍。”村民吴昌标说。为改变乡村环境面貌,施工人员主动无偿帮助村民清理鱼塘淤泥,变废为宝用淤泥改良平整好稻田的土壤,还在鱼塘建了一圈古色古香的防护栅栏,美化了村里的环境。此举得到了连丰村全体村民的高度认可,使得后续的施工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。 项目部还在村旁、山边坡面铺上可风化的生态袋,里面装着花草种子。砖厂共开垦出水田80.3亩、旱地9.92亩、林草地13.24亩。为引水浇灌庄稼,还特地从雷公坝水库干渠修建一条水渠,同时彻底解决了村里养殖用水难的问题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项目技术员指导农民精准施肥、灌溉,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。科技的光芒照亮了农业现代化的道路,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豪。 “以前我们的土地贫瘠、产量低,现在有了央企新青年的帮助,我们的土地变得肥沃了,产量也提高了,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了。”村里的一名刘姓老人脸上洋溢微笑告诉我,如今村里树木成行、绿草如茵,农耕道纵横交错。村民正在稻田里抢收稻子,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景象。 是的,正是项目部这群年轻人,通过场地整治、土壤重构、生态复绿等手段,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,还助力连丰村种植、养殖等产业的发展,既新增了耕地面积,又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。 四 筠门岭镇民范村采石场地势起伏较大,开采区形成的高陡边坡很多,大多数都有四五十米的高差。整个废弃矿山无植被覆盖,且有山泉水直接从山顶从上至下冲刷,水土流失十分严重。还有周田镇寨下村采砂场面积16.69亩、周口镇洛口村矿山面积38.57亩、白鹅乡洋口村采石场面积33.57亩……在绿水青山中,一个个废弃矿场很醒目地成了一块块生态“疮疤”,更成了视觉上污染源。 项目首批人员进场时,秉承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奋力图治,以绿色为底,还原自然生态。通过对各个修复点位的现场分析、讨论,项目部将待修复矿场分三个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治理。探索矿山复绿、农业用地、休闲林草园等10余种矿山环境治理模式,还总结了台阶式修复、平台式治理、岩壁覆绿等多种治理方式。 现场运用专业技术,对废弃山体采取清除危岩体、削坡,稳定边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;采用挂网,客土喷播的形式进行边坡绿化;根据地形完善道路系统、灌排系统;因地制宜进行地形整治、渣石土倒运、覆盖耕植土,满足耕种要求。项目部兼顾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,将一块块“疮疤”抚平,重塑“绿水青山”。 夏山如滴,筠门岭村民何克荣祖辈生活在村里,目睹了废弃矿山从“疮疤”到“绿肺”的巨大转变。现在,他常带着孙子在复绿的山间、田园、林木花草中散步,看着儿时的风景再现,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 “昔日斑驳矿山变青山,风景这边独好”。通过生态修复,当地还清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欠账,废弃矿区重现了绿水青山,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,有力推动并书写了“治山理水、显山露水”大文章。 在这群新时代青年努力下,会昌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形成了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典型模式。各村修复工程成为生态修复样板工程,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考察参观、学习,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,得到当地的政府和老百姓的一致认可,央视新闻频道还特地对此进行了报道。 五 这些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故事,只是公司新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。还有无数像他们这样的青年才俊,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用青春和汗水,浇灌着乡村振兴的花朵。他们在广袤的大地上,积极参与新能源、土地综合整治、乡村旅游、特色产业等多个领域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还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。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,是一场深刻的变革,也是一场文化的复兴。 央企新青年,不仅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更是推动者,他们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,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,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,开辟了一条助推乡村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群众富的绿色崛起之路。 是的,这是一首关于希望、梦想、爱与奉献的诗,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还民于绿水青山,央企新青年还将继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用智慧与汗水,继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田园诗篇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关闭】
|
|||||
|